【校長專訪】會考8分癌父離世激發奮鬥心 天虹馮耀章校長:人生無絕路

升學教育

發布時間: 2022/12/15 17:05

最後更新: 2022/12/18 11:12

分享:

分享:

馮耀章校長不諱言自己從小成績差勁,中學時更有幾近滿江紅的「包尾」戰績,會考時只有8分。但這個自身經歷正好印證了3歲不能定80,人生無絕路。

教育是一代人影響一代人,教育工作者同是深受前人的影響。浸信會天虹小學馮耀章校長直言在當校長前,在另一所學校校長的帶領下獲益良多,特別是他對創意教育的重視,令馮校長也在既有的框架下給予老師自由盡情發揮,將創意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。

馮校長風趣幽默,最會跟學生打成一片。他不時拿着毛公仔在大門迎接學生上課,話說當校長抱着新的毛公仔登場時,學生便會好奇地問東問西,甚至幫其命名,最新的一名學校毛公仔成員為「多毛」。

最新影片推介:

一試不能定終身

馮校長的出其不意,源於個人成長經歷。誰說當校長一定要名列前茅,他直言自己從小成績差勁,中學時更有幾近滿江紅的「包尾」戰績,會考時只有8分。「我的經歷正好印證了3歲不能定80,失敗之後再努力,就有機會追回,人生無絕路。」他會考失敗重讀時,竟遇上患癌父親離世,打擊之餘亦轉化成發憤的動力,翌年會考拿到16分成功升讀預科。

他直言英文不太好,但對於理論的掌握卻甚有心得。「我一向鍾意講嘢,在加上ECON成績不錯,甚至可以幫同學補習,他們A-Level成績全部拿C級以上。那時發覺自己擅於將難懂的理論,變得易明易懂,這樣想做老師也不錯。」他後來進入教育學院,畢業後順理成章地當上老師、主任、副校長,一做就22年,直到5年前轉到浸信會天虹小學當校長。「我以前都是坐在台下看人拿獎,但人是有選擇,你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,甚至可以成為頒獎的那位。」

浸信會天虹小學馮耀章校長大力推行創意教育,希望學生具有人文關懷,培養同理心。(被訪者提供)

講起創意教育,他直言坊間有不少誤解,「不是每份功課加入一欄創意分數,便能令學生變得有創意,這仍是離不開考試給分數的舊有思維模式。」他認為創意不是用分數去評鑑,而是存在於學生的日常之中,是整個氛圍的影響。

創意教育以知識為本

他亦慨歎不少人也以為創意教育只有玩樂、天馬行空、無邊無際。「真正的創意教育是要有輸入,教育是有目的,要有空間給學生去選擇和發揮,環境、課程好重要。」

學校在2025年將搬往新校舍,校園、課室、活動室的布置,隨處可見校長跟老師的心思。就如課室門上定會貼上班主任的作品,有以MIRROR海報為靈感的學生海報,或是用上老師熱愛的主題或人物作為課室的布置等,有趣是即使是「慢慢行、勿奔跑」的告示也用上老師的愛貓作圖案,親切溫暖的氛圍是創意教育的根源。

馮校長喜愛教學,他主理了世界公民的課程,讓學生學會代入不同立場去表達和回應。(被訪者提供)

「教育是甚麼?當你咩都唔記得,剩下來的就是教育。」他笑說若現在回想學校生活,不是老師教的哪個理論,而是跟同學、老師做了些難忘又特別的事。他強調學生在追求知識之餘,老師的陪伴關愛是最重要,令他們在快樂成長中建立自信。

馮校長笑說在舊校校長身上獲益不少,是一位在創意教育方面很有遠見的前輩。「有10年時間不時跟他在世界各地去考察,德國、芬蘭、瑞士、瑞典、澳洲、美國、韓國、日本等,探訪不同的學校取經。」當中最讓他印象深刻是瑞典,曾看到小學男生拿着雕刻刀做木雕,或是女生拿着電鋸做木工等,他們的眼睛是閃閃發亮,是真正享受其中。

師在課室布置方面甚有心思,將學生跟學校連繫起來,增加學生投入感。(被訪者提供)

海外考察取長補短

「瑞典學生對於自己一手創作的東西,有着滿滿的自信心。當地人的質素,特別是文化方面很高,他們跟大自然、社會的連繫是香港教育需要借鑑的地方。」這給馮校長帶來莫大的啟發,認為凡事也應該給學生盡量嘗試,如現時的學校課程特地加入布偶公仔製作、木製玩具課程等,為他們尋找無限的可能性。

「我期望學生不是只有IQ,還要培養EQ,與人相處,更要認識自己。」就如一年級的武術課程,主題是雙節棍,「老師和校長要思考的地方是,為學習賦予更多的意義。就如學完雙節棍之後,學生還要教老人家玩,令他們知道找到才能之後,還可以再發揮,感染他人,甚至做到祝福他人,從中慢慢領略人文關係和意義。」又如小五的創企活動,學校便想到跟社企的連繫,在讓學生接觸創業、理財的同時,更去拜訪和認識社企,令學生對社會、他人有更多的關愛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6
+5

他笑說校長需要抱着開放的心態,才能與時並進,「我最喜歡跟不同的專業人士合作,做校長老師真係好窄,在課室裏面就是最大,教育工作者好容易以為自己好勁。要知道世界上有好多叻人,要不斷從他們身上學習。」PMQ就是他甚為欣賞的組織,當中有好多不同範疇的專業人士可以給教育工作者學習,如Train the trainer教師培訓工作坊,或是早前參加PMQ Seed策劃的《BETTER TOGETHER同創.童樂——校園計劃》等,便由設計師、軟件工程師等校外專業團隊,帶領小五學生為小一學生設計出一個考驗合作性的遊戲。學生從中學會換位思考,並提升反思能力和溝通能力。

記者:劉妙賢